voc废气处理是工业生产、涂装、印刷、化工等领域的重要环保环节,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减少 VOC 排放,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。

根据处理原理,可分为回收法(回收有价值的 VOC)和销毁法(将 VOC 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)两大类,具体技术如下:
(一)回收法:适用于高浓度、有回收价值的 VOC(如溶剂类)
吸附法
原理:利用活性炭、分子筛、活性炭纤维等吸附剂的多孔结构,物理吸附 VOC 分子。
流程:废气→预处理(除粉尘、水汽)→吸附塔(VOC 被截留)→净化气排放;吸附饱和后通过热空气 / 蒸汽脱附,回收 VOC。
优势:设备简单、成本低,适用于低浓度 VOC(≤1000mg/m³)。
局限:吸附剂需定期更换 / 再生,湿度高时吸附效率下降。
冷凝法
原理:通过降温或加压,使 VOC 从气态冷凝为液态,实现分离回收。
适用场景:高浓度 VOC(≥5000mg/m³)、沸点较高(如苯、二甲苯)的单一成分废气(如化工储罐挥发气)。
优势:可直接回收溶剂,纯度高。
局限:能耗高(需低温设备),对低沸点 VOC 效果差,常与其他技术联用(如先冷凝再吸附)。
膜分离法
原理:利用特殊高分子膜或陶瓷膜对 VOC 的选择性渗透,使 VOC 与空气分离。
流程:废气加压后通过膜组件,VOC 透过膜被富集回收,净化气排放。
优势:无二次污染,能耗较低,适用于中高浓度(1000-10000mg/m³)VOC。
局限:膜成本高、易堵塞,对复杂成分废气适应性差。
(二)销毁法:适用于低浓度、无回收价值的 VOC
催化燃烧法(RCO)
原理:在催化剂(如 Pt、Pd、二氧化钛)作用下,VOC 在 200-400℃低温下氧化为 CO₂和 H₂O。
优势:能耗低(比直接燃烧节能 30%-50%)、无明火、处理效率高(≥95%)。
局限:催化剂易中毒(需预处理去除硫、卤素等杂质),成本较高。
直接燃烧法(TO)
原理:将 VOC 废气在 600-1000℃高温下直接燃烧,分解为无害物质。
适用场景:高浓度 VOC(≥5000mg/m³)、含可燃成分(如烃类),且无腐蚀性、毒性杂质的废气。
优势:处理彻底,可利用燃烧热量(如余热锅炉产蒸汽)。
局限:能耗高,易产生 NOₓ二次污染,需稳定的废气浓度(避免爆炸风险)。
蓄热式燃烧法(RTO)
原理:利用蓄热体(如陶瓷填料)储存燃烧产生的热量,预热进入的废气,降低能耗;VOC 在 800-1000℃下燃烧分解。
分类:单床、双床、三床 RTO(三床效率最高,可达 99% 以上)。
优势:能耗极低(仅需补充少量燃料维持温度),适合低中浓度(500-5000mg/m³)、大风量废气。
局限:设备体积大、初期投资高,不适合处理易聚合的 VOC(如烯烃类)。
生物处理法
原理:利用微生物(细菌、真菌)代谢作用,将 VOC 分解为 CO₂、H₂O 和生物质。
常见工艺:生物滤池(填充土壤、活性炭等载体)、生物滴滤塔(循环喷淋营养液)。
优势:能耗低、运行成本低、无二次污染,适用于低浓度(≤500mg/m³)、易生物降解的 VOC(如醇类、酯类)。
局限:处理效率受温度、湿度影响大(最佳温度 25-35℃),对难降解 VOC(如苯系物)效果差。
低温等离子法
原理:通过高压电场产生等离子体,利用高能电子击碎 VOC 分子键,使其分解为无害物质。
优势:设备紧凑、适用于多种 VOC,可处理低浓度(≤1000mg/m³)废气。
局限:处理效率不稳定(通常 50%-80%),易产生臭氧和二次污染物,对高浓度废气效果差。